找到相关内容2012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“中有”相关议题之探究——以“中有救度”为核心

      六、印顺法师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正闻出版,1993年。  七、印顺法师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正闻出版,1994年。  八、印顺法师《唯识探源》正闻出版,2000年。  九、佐佐木现顺《业的思想》...有|中阴|中有救度   【中文摘要】在佛教生死丰富的数据中,除了对“中有”有过热烈的讨论,对于“中有救度”的可行性亦存在着许多争议。基于对生死议题的关怀,本文欲透过《大毘婆沙论》来探究“生命主体在死...

    颜建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763683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述评

    以为《起信论》非佛教唯识,颇多贬斥,形成中国否认《起信论》为印度产的两股势力。章太炎作《大乘起信论辩》,为马鸣造论辩解;太虚作《佛法总抉择谈》,从东方文化的特质上驳难梁启超等的研究方法。由此形成两...569到588年的二十年里。  在这数十年间,中国的佛教思潮经般若中观、涅槃佛性论,正在兴起瑜伽唯识的热潮。北朝由菩提流支、慧光和法上等开创的地论,成为魏、齐、周三代佛教的统治思想;楞伽与禅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563746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思想略探

    。如华严思想和法相唯识,华严思想和天台教义,华严思想和净土等等,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除此以外,《华严经》的思想还对中国传统思想史的发展也曾起过深刻的影响。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形成,与华严思想有密切关系。...时的人。有关龙树的传记,最系统的是东晋鸠摩罗什翻译的《龙树菩萨传》。据《龙树菩萨传》,《付法藏因缘传》等记,龙树生于南印度婆罗门家,聪明博学,先吠陀、术数、天文、地理、图纬密谶,及诸道述。后因体悟“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163790.html
  • 1990年以来日本学界中国禅宗研究热点述评

    存在的场所,所以称为“心地法”或“心法”,这是与佛教无我说矛盾的。   挎谷宪昭是前驹泽大学佛教学部职员和驹泽大学短期大学现任教授,是一位著名的唯识...;纪念曹溪南华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禅研讨会”,发表论文《近十年来日本学界对中国禅宗的研究状况》。遵照《中国禅》编委会之嘱,在前论文的基础上,选择重要的研究论文与著作,从禅宗文献、禅宗史、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4963840.html
  • 禅非禅宗所独有的

    如来藏藏识说,与瑜伽唯识,不能不说是距离很远的”。是以初期禅宗,以四卷楞伽印心,禅者都是选奉楞伽的。   初期禅宗从初租达摩到三祖僧璨,都是用楞伽作为专验念惠的宗典,可是到了四祖道信,...   可是到了近代,亦即明清以来,禅亦渐渐衰微,要想觅一真参实学的禅德,虽不能说没有,但毕竟是难得。二次世界大战结束,日人铃木大拙,在美宣传禅,因而禅宗思想,渐在西方开展,成为一门极流行的东方佛教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863879.html
  •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的知识意义

    舍弃爱欲的基本方法,舍去爱欲可得宿命。理论上应不如此简单,尚应有人体宇宙观的说明,亦即应有轮回观及唯识的理论以为依据而得解明,本经并未为此,我们只能说完整的世界观理论体系知识并非本经编著重点,提出...态度当然是基于舍离观的本体论价值立场而来的具体生活态度,所以作者认为本经是具体应用的观念陈述的多,而基本教理的理论介绍、讨论、建构的少。参见经文:  十二章:“佛言:人有二十难:贫穷布施难、豪贵道难、...

    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463962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吕澂等人;强调八宗平等的有武昌佛学院的太虚大师等人;以纯哲学角度对佛教进行研究的有熊十力(唯识)、方东美、唐君毅(华严)、牟宗三(天台)等人;还有以研究史学著称的胡适、陈垣和汤用彤等人。他们的许多...青黄不接的现象,为绍隆佛种、弘法利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   然而,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佛教教育的现状,正如诚法师引述的“一少二小三低”。“少”,是佛教院校培养出来的僧数量少,不能满足社会需要;“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存在与无明——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

    的无明论、般若系和中观派的无明论、唯识的无明论、真常唯心系的无明论和中国佛教天台宗的无明论。  说一切有部:“非理作意”  部派佛教时期,对“无明”的定义之一是“非理作意”。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对此有...相互涵摄的存在。对于这样的存在,形而上的概念思辨方法是无能为力的。龙树著名的“八不”(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”)即表明了生灭、常断、一异、来出等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范畴根本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064438.html
  • 冯学成--心地法门的关键

    的过程来讲,让人听着头头是道,但要达到如他一样的修行,实在是太难了。天台宗讲一念三千,三谛圆融,修起来好难好难;华严宗讲四无碍、十玄门,起来难、难、难;唯识那就更难了,百法明门,一百个法要记住都...终极之道--无难!这简直跟我们开了个大玩笑。我们修任何一种法门都会觉得很难,念阿弥陀佛,念念不停,一心不乱,很难;上师传一个法让你去修,这个月要完成十万次曼扎,下个月要磕十万个长头,身不强力不壮,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364549.html
  • 佛学心理的智慧

    境界而得出的认识。现代的心理虽然也通过内省的方法,但他们只是通过对人的一种心理现象,进行分析,而得出认识。如有人将胡塞尔的现象唯识进行比较研究,西方心理学家荣格则利用西藏的密宗来加深对心理的...  佛学心理的智慧   佛法是解脱人类痛苦的方法,从哪里下手呢?就是从心上下手。佛经上说:“一念迷,则是众生;一念觉,则是佛。”所以,佛法是以“心”为中心,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。  从心理角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264653.html